
其實什麼都不問並不貼心!提升在對方心中好感度的8個說話習慣
- 你是否想讓自己待人處世更有溫度?
- 你是否想讓對方時常想接近你?
- 你是否想讓對方覺得你很有特質,說話讓人很舒服?
- 你是否想在職場上處事更圓滑?
接下來從《不說「我」,別人才聽你的》一書中,我挑選出最心有戚戚焉,對於社會新鮮人很實用的8個說話習慣,讓你一開口就博得對方好感!
8個表現優秀的人都有的說話習慣
5種情境別跟對方搭話
尋找搭話的時機考驗著你的眼力,搭話時機不對,會造成雙方的尷尬,也會對談話過程留下不好的印象。
作者在書中整理了8種情境別向對方搭話,我挑出其中5種情境:
- 1.對方正將食物放進口中時。
- 2.對方正在咀嚼時。
- 3.對方正在咳嗽時。
- 4.對方正和其他人交談,並且相當愉快時。
- 5.對方正在使用電腦,打字聲不斷傳出時。
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換作是自己在這幾種狀況下被搭話或問問題,是否也會有進退兩難的感覺,在咀嚼中開口說話甚至顯得自己很沒禮貌,殊不知是對方造成你做出這樣行為的。
能夠注意以上幾種情況,並貼心地避免,能夠讓對話更順暢,雙方感受都會更加良好。
稱讚對方的特質,而非他身上的物品
人多少都喜歡被稱讚,稱讚也是拉近和對方的距離、開啟話題的好方法之一。
簡單的方式是對你所看見的,像是皮膚、髮型、服裝、眼鏡等眼睛就能觀察到的物件做描述,「皮膚狀況很好」、「眼鏡很搭你的臉形」、「今天的服裝搭配很有活力」等等。
而作者覺得更深入的稱讚,效果會更好,當然這需要平常有稍微留心觀察對方,也就是對方的特質。
「和你對話的感覺很輕鬆,沒有壓力」、「你做事帶給別人的感覺很穩重,讓人安心的感覺」、「你的舉止儀態很從容優雅,我也很想向你學習」。
這種內在類的、無法一時半會改變的特質,會讓對方覺得是專屬自己的稱讚,而不是像髮型很好看、香水很香這種剛見面就能說出口的稱讚。
所以不妨開始留心身邊常接觸的朋友、同事或不常接觸的人,抓住機會就能稱讚他們的特質一番,拉近距離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被稱讚想要表現謙虛,不要一昧的否認
被稱讚固然開心,但在東方國家的文化中,我們被教導要謙虛,間接造成許多人不敢大方接受他人的稱讚,不像讓自己表現得太自大。
但換位思考一下,當你稱讚對方,而對方卻不肯接受、否認到底,你做何感想?甚至會覺得自己判斷錯誤了才會被對方這樣否認。
其實只需要坦率的道謝,「謝謝你的讚美!」「你的稱讚能讓我開心一整天!」對方也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影響到你而感到滿足。
若還是想要有謙虛的表現,「之後我會更精進自己,往更高的水準邁進!」也能讓對方看到你不因此自滿、有上進心的一面。
最不該問的問題,你覺得怎麼樣
在想徵詢他人意見的情況下,很多人常常會直接問「你覺得這次旅行安排如何?」,「大家覺得這個專案怎麼樣?」,這種開放式問題能讓各種意見被提出,但等到的通常是一陣沉默。
就是因為各種問題都能提出,反而會讓人不知道要從何說起。
這時如果能將問題聚焦,像是「旅行日期這幾天有問題嗎?」、「關於住宿方面的安排有更好的建議嗎?」、「專案的可行度高嗎?」、「這個專案的相關可用資源足夠嗎?」
不只讓對方思考有依循的方向,也能加速討論的流程,而不是空等問題被提出。
別說「我也是」
在之前的對話經驗中,你是否有過本來該是自己發言的時機,卻被對方一句我也是!而搶走了說話的機會?
甚至你自己之前就是會這麼做的人?
「我之前皮膚好爛,搞得我每天心情都很差,之後——」,「真的!我也是!後來我就…」後者就一大串講完前者可能沒興趣的經驗,但重點是前者起的頭,卻沒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實我認為表達自己也有相同經驗或想法可以鼓勵對方、讓對方參考自己的作法,甚至是有機會創造出更進一步的關係的,但前提是要拿捏好力度,見好就收。
若是將後者的回答換成「我也是,那時心情也糟透了,那你是如何變成現在這樣的?」是否會好一些?
當然讓對方一次講完,專心聆聽後再簡單講述自己的經驗也是很好的做法,在對方需要的前提下,我們的經驗分享和建議才會對對方有意義及價值。
另外,當我們自己分享上個月去了國外旅遊,「我上個月去馬爾地夫渡假!」,而對方回答「我上周也去歐洲旅遊耶!」
這時你如果像是沒聽到一般繼續說著馬爾地夫的事情,豈不顯得自己我行我素,有點失禮?
也只能按下自己心中想分享馬爾地夫的念頭,轉而詢問對方在歐洲旅遊的事情了?
雖然不是每個人的做法都是這樣,較熟悉的朋友就沒有大礙,但若是對方直接回答「哇!真棒,原來你是去馬爾地夫啊!」讓你能繼續你的分享,對話的感受就會變得更良好。
只答不問,話題很難繼續
自從我使用交友軟體後,對這點有頗深的感觸。
在只和朋友聊天的時期,就算只回答是、不是、有、沒有,也不會尷尬或就此中斷往來。
但到了社交媒體,和你聊天的是陌生人,在還沒建立起感情的基礎下,缺乏互相「問答」,很容易就整個句點了。
以我為例,一開始的確抱著「對方如果對我有興趣,就會一直問我問題了」的心態,以被動地回答問題來聊天,最後結果就是無疾而終。
後來我知道在雙方都不瞭解彼此的狀況下應該也要互相探索,畢竟每個人或多或少對關於自己的話題都有興趣。
於是我嘗試主動提問,於是我知道挖掘的人有多無力和辛苦了。
對方就像機器人一樣,一問一答,沒有反問,而自己卻要想破頭想對方有興趣的話題和問題來延續,其實也是不想讓自己變成讓人覺得難聊的人。
所以觀察一下你在對話時是否只回答,而沒有拋出問題讓對方能持續和你延續對話。
這時可以從反問下手,例如那你呢、你也是嗎,之後再延伸其他的主題。
什麼都不問,並不貼心
之前我一直覺得「看起來」是別人的痛處或不願提起的話題就不該提到,也就是裝作沒看到、忽略,不想讓他覺得難堪,也覺得自己很替對方著想。
有次很要好的同事被主管約談,本以為不是什麼大事,但在他回座位後,我發現他的表情、動作、氣場都不對了。
而當時怕是自己的錯覺,也怕他不想再提,對他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沒出言關心,就任他整個下午都是這樣的狀態,完全沒有對話,我也明顯感受到他極差的心情。
於是我在下班的路上主動閒聊瞎扯,希望緩解他的情緒,也或許就是這個機會,他將事情一股腦地向我說了。
我才了解那不是錯覺,而我也應該早點關心他,或許他就不用憋一整個下午的委屈了。
找人傾訴是個發洩情緒的方法,所以當自己主動讓對方有個發洩的管道,不僅幫助對方緩解情緒,甚至會得到他的感謝,因為自己足夠關心對方,才能發現對方的這些變化。
任誰都有需要被關心的時候,即使他看起來生人勿近的樣子,也還是需要有人關心他、認同他的感受。
刻意迴避對方的身體殘疾、走路一拐一拐的腳、特別慢的動作,反而會讓對方有壓力,「其實你開口問我,我會很願意告訴你的。」甚至對方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所以請撇除「不問才是為對方著想」的想法,讓對方知道我們有看到他的不便、感受到他們的情緒,主動、和善詢問,若對方表明他不想再被問,就誠懇道歉並結束話題即可。
畢竟我們已經主動向對方踏一步了,而對方可能只需要自己冷靜就好,我們也不須因此而退卻,面對他人還是保持適當的觀察及關心即可。
重點不是聽,而是反應
其實我們有時候找人傾訴,不只是希望對方專心聽,還希望從對方得到自己想要的反應。
世界上有喜歡說自己的事的人,也就有喜歡、善於傾聽的人。
但有很多人只是裝作擅長傾聽,他們會以認真的臉邊聽你說話邊點頭,而做出來的反應卻是表淺的。
說難聽點就是沒將你的話聽進心裡去,只純粹的當聽眾,當作聽故事而已。
可能有人覺得有人聽自己說話就夠了,也確實如此,在步調越來越快的時代中,能有人靜下心聽自己說話也變得越來越奢侈了。
但如果能在對方說話時稍微留心,思考並做出適當的反應,對方對自己的好感會大大提升。
畢竟因為不用思考,應該大部分人都能「聽」別人說話,但這樣難以讓人感受到你的溫暖及魅力。
甚至對方會因為你的反應不是他預期中的樣子,而覺得你對他的談話不感興趣,之後不找你說話的機率就會提高。

想跟心儀女性搭訕,別亂聊天氣與興趣,
只要在包包放以下這些小道具:OK繃、袖珍包面紙、糖果或巧克力,
就能輕易開啟話題。
最近,有人因為你的一句話感到開心嗎?
不聊天氣、不聊自己、隨身帶三種道具,
幾分鐘相處下來,你的工作立刻得到高評價,人際關係飛躍進展。
結語
在《不說「我」,別人才聽你的》書中提到的觀念,有些狠狠顛覆了我對人際互動的認知,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什麼都不問,並不貼心」。
從前的我總想著不要再揭對方的傷疤,因此都會默不作聲,沒想到這樣做其實會造成反效果。
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會我有種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感覺,而將自己帶入情境中細細思考,也會覺得作者說得有道理。
二十幾歲,踏入職場,不再像學校同學和老師會包容和體諒,有些看似不重要的動作,可能會大大影響著你的人際關係、前途或未來。
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獲得更詳細的內容,類似主題的書籍也都很推薦,慢慢閱讀並慢慢地運用在日常生活,整個人的質感也會漸漸地不一樣,讓自己擁有獨特的魅力吧。
You May Also Like

聯盟行銷是什麼?我從0基礎開始做聯盟行銷,睡覺也能賺錢!
2020-08-24
開始理財不困難!5個簡單理財觀念不用開源就能增加存款!
2020-07-26
13 Comments
Wilson
說話的技巧真的很重要!尤其自己說出來的話!與別人聽起來的話!常常會因為同樣一句話⋯⋯但因為角色角度的不同!而解讀也會不同!謝謝版主熱心分享!一早看到這樣的文章!讓我可以思考自己講話之前可能要多想想一下!真的是很實用的分享!謝謝您
SenLu
我也覺得很重要,自己也還在探索學習,有幫助到你,我也覺得打這篇文章很有意義,謝謝你
venus
說話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講話太直接會無意間的傷害到別人~~
(自己的親身體驗…)
本身就不太會稱讚別人的那種 比較喜歡真實自然的方式溝通
但後來覺得好像不行 也是要給對峰建立起信心
SenLu
人本能地喜歡聽讚美,因此這個方式也較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
獅子
遇到「我也是」那一類的真的很掃興哈哈哈
學習說話的方式也是禮貌的一種,就跟出門穿的整齊、乾淨一樣
看來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書中的內容了
SenLu
需要一邊學一邊試驗,說話感覺也是一門學不完的課題
beverly
我也有發現在社交上不能單方面的丟問題而另一方被動
但有時候問的問題可能太過於仔細 有點像被審視的感覺
覺得最舒服的聊天方式,先關心對方狀況再丟問題聊個大方向
慢慢的才會越聊越順
SenLu
從對方周遭事物下手比較容易聊起來,剛好聊到共同話題的話距離會一瞬間拉近很多
Allen
看完你的分享
讓我很想買這本回來看
我以前也覺得別人的痛處或不願提起的話題就不該提到 怕二次傷害
這本我覺得對人際互動 應該會很有幫助 因為學說話 是與人交往最重要的關鍵
SenLu
人際互動很基本的就是說話溝通,怎麼樣有技巧的讓自己不彆扭說出口、對方也聽得很舒服,都是需要學習和實際操作的
bodynewlife
說話真的是一們很重要的藝術 非常感謝版主分享 這些方式都非常實用 決定從今天開始就應用在生活中 期待帶來的變化
SenLu
我也期待這些技巧會帶給我生活如何的變化,慢慢的一點一點記起來,實用在生活中,會越用越得心應手,得到的回饋也會越來越多
yenbaby
真的如同版主說的什麼都不問並不貼心,
上班時如果心情不好,同事有時候問一下,會覺得他真的有在關心我。